-
计电院甘志星副教授在Advanced Sc...
2021年02月02日
?计电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甘志星副教授受邀在《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5.84)发表题为“Photophysics of Two-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Lead Halide Perovskites: Progress, Debate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论文。[Advanced Science, 2021, 10.1002/advs.202001843]二维(2D)有机-无机杂化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RPPs),相比于普通的三维钙钛矿(ABX3),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更灵活的电子可调性和...
-
生科院潘飞燕-郭志刚课题组再次揭...
2021年01月29日
2021年1月18日,生科院潘飞燕-郭志刚教授课题组在DNA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al arginine dimethylation of histone H4 by 8-oxog/OGG1/ PRMT1 is essential for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TOP期刊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杂志上,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6.17。这是该课题组继2020年在线发表在一区TOP期刊Redox Biology(影响因子9.99)之后在氧化还原领域的又...
-
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课题组在植物...
2021年01月11日
近期,植物学主流期刊Plant Journal(影响因子6.141)以“Flourishing in water: the early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lant receptor-like kinases”为题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教授课题组关于植物免疫系统起源和进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植物主要依靠固有免疫系统来对抗病原感染。广义上来说,植物固有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依赖于植物细胞表面上的模式识别受体,植物的模式识别受体绝大多都是受体样...
-
我校环境学院“污染物环境行为与...
2021年01月05日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但是其电子-空穴易复合、产生活性自由基寿命较短、反应速率较慢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过硫酸盐能够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反应中导带中自由电子,被活化成为硫酸根自由基(SO4·-),不仅可以增强光催化反应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同时可协同羟基自由基(HO·)、超氧自由基等提高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效的过硫酸盐强化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近日,为了改善Co3O4/Bi2O2CO3光催化性...
-
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课题组在钾...
2020年12月31日
?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人们对锂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然而,锂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仅为0.0017 wt%,无法满足大规模储能及电动汽车等领域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角度来看,寻求低成本、高安全和长循环寿命的新型二次电池体系至关重要。钠离子电池由于钠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富储量(2.3 wt%),一直被视为将来能够替代锂离子电池用于大规模储能的新型二次电池技术之一。近几年来,...
-
生科院张石柱、陆玲教授课题组在...
2020年12月08日
生物被膜是由微生物菌群及其分泌的胞外基质聚集于生物或非生物表面而形成的复杂有机体。人类病原菌(细菌和真菌)能够在人体组织或者内置医疗器械的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研究表明病原菌形成生物被膜后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强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1000倍以上),同时生物被膜还有助于病原菌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生物被膜被认为是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及慢性感染性疾病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对病原菌特别是...
-
我校化科院沈健教授团队成果喜获2...
2020年12月03日
?我校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沈健教授团队的“材料生物相容关键技术及应用”发明项目,经中国发明协会推荐,国际同行专家组成的IBIX评审团在线评审遴选,荣获2020英国?国际创新发明技术博览会(IBIX 2020)金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沈健教授团队获奖项目是将两性离子结构分别构建到医用金属、非金属无机或有机高分子材料表面,并有效调控材料表面形貌和接枝密度,制得生物相容性十分优异、可分别抗...
-
我校刘红科教授与南京大学赵劲及...
2020年12月01日
??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抗癌药物的研发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效率低、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及耐药性等缺点。选择性杀死癌细胞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一直是药物研究的重大挑战。近日,og真人,og真人厅刘红科教授和南京大学赵劲教授、郭子建院士受到合成致死原理[Science1997, 2013, 2017;Nature2005]的启发,提出了“生物正交催化致死”策略(图1),它通过模拟合...
-
我校化科院沈健教授团队成果喜获...
2020年11月24日
我校化科院沈健教授团队“用于固/液界面调控的共聚物结构优化技术及产业应用”成果荣获“2020年度发明创新奖”一等奖(金奖)。全国获得今年金奖共68项。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为获得金奖的代表颁奖。生物医药功能材料重点研究机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0.11.2